从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到做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有多少路走
红树林小编 邀请到了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的中级咨询师 廖魏玫芳,谈一谈新手咨询师成长的经验:
擅长方向:自信建立、安全感建立等个人成长问题;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问题;婚恋问题;家庭关系亲子关系问题;性少数群体身份认同及困境。
学历背景: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从我在红树林接待第一位来访者至今,不知不觉快3年了。我从一名实习咨询师,也转变为了全职咨询师。进步是一点一滴发生的。这当中离不开个人成长、督导帮助、同行促进三方面最主要的因素。
个人成长:识别自己的擅长与限制
正如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作为新手咨询师,在入行时,不管你看了多少理论,做了多少模拟练习,不在真正跟来访者相遇之前,你对自己咨询能力的认识其实是模糊的。只有把自己放在实际的咨询当中,跟来访者经历一个又一个小时,从来访者那里得到反馈,你才会了解你的咨询能力到底如何。
当看到来访者变好、变糟,或者没有进展,甚至脱落,这都会激发起我内在的情绪和思考。其中我最最珍视的收获,是我开始清晰自己喜欢和擅长跟什么类型的来访者一起工作,而我目前还帮助不了的来访者又是哪些。要去放下自己能帮助所有来访者的幻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坦诚面对自己的限制,接纳自恋受挫的部分,跟你的失落呆在一起。
还要承认的是,咨询关系是咨访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由咨询师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不同的来访者本身,因为各自的差异,他们对咨询的使用结果和获益程度也是不同的。我想这也是作为咨询师要面临的另一种挑战,就是忍受不确定的充满意外的咨询进程,承认当下的限制、残缺、遗憾,然后提起精神继续前进。
督导帮助:在逐字逐句中打磨技术
心理咨询技能是一门手艺。督导师于我而言,是我从新手女工变为熟手女工的向导,也是我鼓励自己精进技能的榜样。
在咨询师成长的道路上,接受督导有两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让咨询师的行为接受督导师的指导,可以间接保证来访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第二个目标是让咨询师获得专业发展方面的帮助,比如在提升自我效能感、发展专业角色认同、降低焦虑等方面,督导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我在红树林参与过不同形式的督导,包括团体督导,个体督导,朋辈督导。绝大部分的督导需要准备逐字稿来进行个案呈现,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回顾自己与来访者的互动。当作为旁观者审视咨询的对话,自己已经能发现遗漏的关键点,或者产生更多的困惑。当与督导师互动的时候,一方面督导师提供更为深刻的视角,帮助我做出更贴近个案的理解和假设,另一方面督导师发现我能力上的不足,锻炼我在语言回应上的技巧。每周督导的细致打磨,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也获得很多突破。
同行促进:吸收专业而多元的视角
在红树林里,咨询师的擅长人群和工作取向是多元的。有擅长做青少年群体的,有擅长做伴侣咨询的,有擅长做家庭治疗的,也有使用催眠技术、意象对话技术、沙盘技术等的咨询师。因此当你愿意拓展自己的知识,试图接触其他技术时,你可以请教他们,从大家身上获得对心理咨询起作用的不同视角。
我曾经向擅长做青少年群体的咨询师请教如何建立咨访关系,也曾经向擅长使用情绪聚焦疗法进行伴侣治疗的咨询师学习共情的技能,也在红树林内部的分享中看到其他咨询师与来访者的爱恨情仇。这些与同行在一起的体验,十分有助于我获得职业上的归属感,也驱逐日常工作中的孤独。
最后,我目前理解的心理咨询,是它倡导我们通过内省来获得改变生活的力量。改变是艰难的,我们所有人都具有荣格学派所说的“对抗的紧张”:我们都力求改变,同时也力求保持原状。因此我们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就像发起了一场温和的心理革命,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祝福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有勇气,有信心,有力量,陪伴来访者前行,一起回望过去,一起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