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里咨询

父母和孩子的距离终将会渐行渐远 | 6.30讲座精彩回顾


父母和孩子的距离终将会渐行渐远 | 6.30讲座精彩回顾



6月30日晚,红树林资深心理咨询师黄欣老师的《离不开家的孩子——致不想上学上班的“茧居族”》沙龙在红树林学院基地顺利开办!这次参加的20位学员中,大部分为家长,有一位已经不上学的孩子也来了。这些家庭中,有孩子是20几岁还没工作的,有的是中学生辍学的,可能是跟同学有冲突,在学校不开心,也有诊断说是抑郁症的,也有些是孩子在上学,但是妈妈观察孩子学习不怎么努力,好像有点厌学苗头的等。


孩子的问题,牵动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一直擅长做亲子咨询的黄欣老师开讲这个话题,必然会引起家长的关注,这也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都很关心的问题。现场黄欣老师讲了很多干货,学员们听得酣畅淋漓,结束后迫不及待的问我要反馈问卷,想要好好的夸夸老师,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说道她的心坎里了。小编在现场也听得很入神,由于内容较多,小编通过回忆慢慢的整理了一些片段,希望给到家长们以启发,有机会还是要到现场亲自来听哦。


黄欣老师分享到,在早期的时候孩子是很依赖父母的,慢慢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孩子这个时候又无法完全独立,想独立的时候,又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给钱。就会在独立和依赖这两者中挣扎,变得敏感、冲动、不稳定。孩子在这个时期很重要,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从依赖过渡到独立。



茧居族在亚洲还是挺普遍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缺乏自信,宅在家里的孩子就会说自己长得很丑,有的说很胖,总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读书,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就没有主动性,自然学习就不会有自己的计划。还比较被动,要家人安排做很多事情。父母为孩子负责了很多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很多孩子上高中了,不用做饭,家里又会有保姆,或者婆婆奶奶照顾,就更愿意呆在家里。



当孩子不去学校,一定是有多个原因导致的。跟老师的关系老师,跟同学的相处,学习成绩,家庭关系因素等。一开始是因为学习压力不去学习,但是一定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孩子待在家里,觉得家里很好,他不想去上学。



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是自我中心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别人有什么需求,不认为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孩子成熟是延迟的。对于外部的世界会认为,朋友就是他的一切,如果同学对他怠慢一些,就觉得完了。而成年人会认为你不和我玩,我就和别人玩。如果孩子慢慢长大,而心理年龄一直停留在童年期,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孩子开始跟外部世界妥协,心理年龄就会慢慢从童年往青春期过渡



很多不上学孩子的家庭中,如果爸爸能够和妈妈一起来到咨询室,那孩子恢复到正常的情况的几率会大很多。现代的经济发展快,大家要努力工作,爸爸虽然工作忙碌,但还是呼吁能够一家人一起来面对孩子的问题。尤其是高中生,孩子的个子也高大了,妈妈很难管住孩子,这个时候是很需要爸爸权威的存在。



另外在家庭的教养过程中,很多妈妈学习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当妈妈跟孩子的关系很紧密,妈妈就会有一套很固定的家庭教育方法,就会要求按照她的方法来,爸爸就很难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就会出现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或者爸爸教育的缺失,所以夫妻双方先沟通好就变得非常重要


父母和孩子的距离终将会渐行渐远 | 6.30讲座精彩回顾



中国的传统观念对于学业有很高的期待,要父母降低这种期待都很不容易,这个是需要去调整的。你降低了期待,你的孩子才有可能有主动起来。对孩子的养育多一些包容性,而不要去苛刻孩子成绩为什么没有满分或更高。



我们的文化特性是,允许孩子可以待在家里,同时又在烦恼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出去上学工作?我们会认为,喜欢待在家的孩子,通常都会对家庭有忠诚感。家长也同样,能够接受孩子的忠诚感。一方面可以接受他不出去,可以给孩子空间去思考,让孩子去思考他要走的路,一方面心里也会担心不出去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外面很有能力,但是往往回到家面对孩子,就无能为力,就乱了。家长要有分辨能力,包括药物和咨询,家长要自己知道孩子的情况。要从混乱状态静下来,有自己的识别能力。



我们家长要承认和看到,孩子回到学校真的会很焦虑,甚至提到“学校”两个字就会浑身发抖,内心对于学校是有创伤的,一想到学校啊考试啊,心里就受不了。我们要接纳孩子的焦虑感受,理解他的感受,然后慢慢鼓励他,先去上一节课,先去一周去一天,慢慢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




孩子表达攻击的方式有虐自己,厌食,割自己,离家出走等。这些方式都是在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和攻击,其中不上学也是攻击方式之一。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反正我就是不上学。


当孩子有过激行为的时候,孩子被激怒了,家长先要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说的话激怒到了孩子,导致孩子的过激行为。孩子感觉到被攻击了,才会有各种保护自己和防卫的心理以及行为,离家出走或者其它行为。当家长能够平静和柔和下来,好好跟孩子沟通,就会帮助孩子渡过危机。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愿意来做咨询,那黄欣老师会说家长要先来。我们跟孩子的咨询,每个星期就谈一个小时,但是家长一个星期要有167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对于不上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家长不改变,即使孩子在咨询中有好转,跟咨询师说自己要改变,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回到家又被家长影响,这样的咨询就没有效果了。


父母和孩子的距离终将会渐行渐远 | 6.30讲座精彩回顾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该是怎样的呢?做父母就要限制孩子,做朋友就是孩子犯错了也可以包容。父母有时候可以做朋友,但也需要记得自己是父母的身份,对于孩子犯错还是要有所要求。父母毕竟是父母,孩子毕竟是孩子。


在家里面,如果妈妈不开心,孩子是很忠诚于自己的父母,就很想留在家里多陪陪妈妈。我们看到很多不开心的妈妈,就会拖住自己的孩子,妈妈自己的不开心都跟孩子说,孩子也不上学了。妈妈应该找自己的朋友和闺蜜倾诉,甚至开始自己的生活,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情绪配偶。同样,孩子也是家庭里最弱的,家长们应该避免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代罪羔羊,减少将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孩子不想上学,好不容易有勇气回到学校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学习压力,与同学的冲突。孩子告诉妈妈说自己心里压力大不舒服,妈妈回应说有不舒服就告诉妈妈,不要憋在心里,那孩子向妈妈倾诉了,妈妈接纳了,而且同意有一天可以不上学,而且也成功的压住了自己的焦虑。妈妈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能够评估孩子的情况,成功的拖住和承载住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慢慢的回到了学校。


今天的老师分享的信息非常得多。最后有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学会爱自己,跟孩子有界限,同时又可以关心孩子,最后帮助孩子重新回去上学,且现在到美国读书的故事。每一位家长听了都很受益,结束后也还围着这位妈妈听她分享。


是的,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越走越近,只有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会渐行渐远。父母要学着慢慢的给予孩子空间,慢慢的放手,同时过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孩子自然而然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