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人格障碍类型及表现特征|02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傲慢狂妄,极力表现自己,需要不断得到赞美与崇拜,可能远不止是“自信”、“自卑”可以描述的问题......
自恋型人格障碍,人群占比约为6.2%,以下给大家比较全面地介绍一下它的日常表现、症状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式。
2. 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
·日常表现: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总是不厌其烦,变尽花样要博得别人的认可、崇拜和赞美,他们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发自内心地关心别人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别人更多的是满足ta欲望和需求的“工具”
--他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不同,需要得到特殊对待。在关系中,他们会显得颐指气使,咄咄逼人,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操控欲,一味索取,吝于付出,想要好处全占,坏处、风险和责任都推给别人;会有意识地攀附他们觉得特别的、有天赋的,或是有社会地位的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和自尊
在他们心里,对自己有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当面对来自别人批评,受到质疑或是遭遇挫折失败的时候,可能会暴怒,对自己或他人做出毁灭性的行为,也有可能会退缩、封闭自己,假装表现出谦虚的样子,实际上内心认定自己是遭人误会,受到恶意攻击的受害者。
·症状特征: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从青春期开始,会显示出至少五种以下的症状:
① 浮夸、理想化的自我认知,不切实际的抬高自我重要性。
② 耽于幻想,沉迷于自己无限成功、拥有无限大权力、智慧超群、绝世美貌、或“完美”爱情的想象。
③ 感觉自己非常的特别,只能被同样特别的人理解,只能归属于特别的机构。
④ 无限追求别人的认可、赞美、和崇拜,再多也不够。
⑤ 因为觉得自己特别,所以“理所应当”该享受特权,不必遵守秩序,也不愿意等待。
⑥ 惯于压榨、剥削别人。
⑦ 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不在乎别人的情绪和感觉。
⑧ 强烈的嫉妒心,或者坚信自己总是他人嫉妒的对象
⑨ 傲慢、高高在上的态度和行为
临床研究发现,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群,很有可能同时存在酗酒、滥用药物,冲动易怒,焦虑或其他情绪问题,或是有沉重的羞耻感。
*儿童青少年表现出的自恋特质,与成年后罹患自恋型人格障碍没有必然联系。
·成因及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并没有较为权威的共识,业界普遍认为,和遗传基因、早期成长环境,抚养者之间的互动模式都有关。
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通常是困难重重的,首先,患者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非常完美,会用重重防御去拱卫自己的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形象,很难会去承认自己遇到了困难,也不愿意面对自己脆弱的一面。
研究显示,精神动力学派的咨询师,可以更好地帮助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
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有疑问,可以私信小编为您解答,想了解更多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友情提示:数据统计显示,大众中总共仅有10%的人,达到了人格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罗列的人格障碍类型,是给在自我探索、人际关系方面有疑惑的知友做参考,不建议自我诊断,或是给他人做诊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