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到疲惫?精神内耗迹象|心理成长
精神内耗是当下很流行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就像心里住着两个小人,不停在争论打架,耗费我们的身心资源,明明什么都没做,就是觉得很疲惫,面对生活感受到挫败和无力。
长期精神内耗可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睡眠障碍、躯体化等心身问题,埋下健康隐患。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真正给我们生命带来持续性影响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焦虑抑郁强迫的重要因素,是我们自己内在的精神消耗。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指的是常常陷入一些毫无意义的思考,想法上和情绪上的纠结。
想法和情绪的摆荡,需要消耗我们的心理资源,当我们的心理资源不足时,就会处于一种枯竭的状态,长期内耗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红树林心理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正在经历精神内耗?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许多烦恼而感到内心纠结矛盾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警惕我们可能陷入了精神内耗。
1、犹豫不决
常常感到决策困难,犹豫不决,担心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选择的困难而导致无法行动,在内心反复纠结,消耗心理能量。
2、内心敏感
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让自己的内心跌宕起伏,并且容易做出与自己相关的负面解读。
3、做事拖延
开始某个任务之前,大脑里已经预设各种各样的困难,陷入焦虑-拖延-自责的循环。
心里咨询
4、攀比心重
事事与他人对比产生,不切实际地感觉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自己感觉还好的事情,也总是找出别人比自己更好的“证据”。
5、期待过高
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自我期望与现实不符,无法行动;想得很多,但做得很少,从而对自己不满意;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小失误或不完美,而感到沮丧,自我否定。
6、社交退缩
与他人交往有压力,回避社交,同时又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在内心消耗自己。
7、拒绝困难
面对请求总不敢拒绝,事后又后悔纠结:“明明我没空,但当时为什么就是说不出口呢?”。
8、思维反刍
在经历了不如意的事情,例如考试失利、情感波折、人际矛盾等问题后,重复思考该问题的原因、经过、结果,往往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无法原谅自己,陷入自责之中。
9、担忧未来
对于未来,总是想象最坏的结果,让我们耗费掉大量的心理资源,更会让生活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令人无时无刻都处于紧绷的状态。
10、“秘密”太多
对很多事情容易感觉到羞耻,从而内心装着太多的“秘密”,这些秘密不断消耗我们的内心资源,从而产生精神内耗。
为什么会有精神内耗?
其实我们是很容易感受到精神内耗的,我们通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感受到纠结,就像哲学中提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产生精神内耗。
1、不合理的认知
不合理的认知,如非此即彼、灾难化思维、完美主义、应该陷阱、 理想化与贬低、消极预测、以偏概全、全能与无能、小题大做等,无法与现实保持恰当的连接而产生精神内耗。
2、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本我与超我指向相反方向的欲望和愿望,自我功能弱,无法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产生精神内耗。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霍尼的人格结构理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忽视真我,无法考虑现实状况,用理想化对真我施压而产生精神内耗
4、自卑感与优越感的冲突
人们追求社会优越,是为了克服自卑感。处理不好,就会在自卑与优越之间拉扯。
5、存在的无意义感
觉得缺乏意义感,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不起劲,但又不能不上班,不上学,不能不活着。
6、心理创伤
早年的心理创伤未能觉察和疗愈,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资源,从而陷入强迫性的心理内耗。
如何恰当应对精神内耗?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我非常认同。
所以面对并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是应对精神内耗的核心,这段时间有个流行词,叫“内核稳定”,当我们内核稳定时,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处理日常生活工作关系中的冲突和消耗,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内核稳定呢?
01
健康生活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睡眠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愉悦的娱乐等,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让身心处在更有精力能量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精神内耗。
02
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世界上不存在“完美”两字,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苛求自己。
接纳自己的命运,尊重自己如其所是。8月20日游戏《黑神话:悟空》问世,对《西游记》感兴趣的人都会关注这个游戏,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接纳自己的天命并践行自己的天命,减少生命的精神消耗。
03
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并分解为可行的步骤,逐步实现,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04
设置界限
设定并遵守自己与日常生活工作安排的界限;设置并遵守自己与他人的界限;设置并遵守自己与社会的界限。
05
改变行动
首先调整消耗性的行为,比如让自己感受的消耗和焦虑的行为;其次将想法付诸实践,不要只停留在空想阶段,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想法。
06
调整认知
识别我们不合理的认知,用理性情绪调整自己的认知,协调好情绪与理智的关系,更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
07
疗愈创伤
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创伤疗愈方式,比如正念冥想,建立有滋养的人际连接。
08
寻找帮助
如果你感到精神内耗无法自己调整,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处理内心的冲突和不安,促进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应对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它,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减轻精神内耗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和伤害。
我觉得众生皆苦,人人都有自己的羁绊、烦恼、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