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都好像是一种骗局,抑郁是如何产生的?|焦虑抑郁
当我们处在抑郁状态的时候,可能会发现,生活中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
之前让我们很有兴趣,愿意努力付出,也曾经带给过我们满足与自信的一切事物,好像都变得面目可憎,让我们感到厌烦和恐惧。
这种转变发生的过程,可能比较突然,也可能比较缓慢,很多时候,抑郁的种子,往往在童年就已经埋下了。
认知心理学认为,我们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世界的基本观念。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基本观念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
有的父母很不擅长应付挫折,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通过打骂孩子,或是批评、比较、羞辱、取笑、抱怨的方式,将不满和愤怒宣泄在孩子身上。
对于受到攻击的孩子来说,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
孩子很难想到,父母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生气,每当受到攻击,孩子只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的存在对父母造成了负担和困扰。
如果我们生长在一个缺少爱与接纳的家庭环境中,我们的基本观念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好像是不被爱的,是失败、无能的人。
在成长过程中,这种消极的自我看法,常常是处于一个被压制,或是被隐藏的状态。
当生活中发生一些重要的挫折性事件,或是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这种儿童时期就形成的观念和想法,就会显现出来。
抑郁的开始,往往都与某种关系(家庭关系、亲密关系或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或破裂有关。
当我们在这些关系中受挫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根据一些消极的基本观念,去解释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例如:
“感情失败,是因为我不值得被爱”;
“朋友少,是因为我不够好”;
“没有人需要我,因为我是个废物”
“我的存在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个负担”
等等。
之后,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到,能够引发强烈情绪的不幸事件时,可能就会习惯性地将它们看作是自己失败、不值得爱的佐证。
诱发抑郁的情境:童年时期形成的消极基本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容易让我们有抑郁的倾向,而最终诱发抑郁的,则常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情境。
当受到批评时,不管这些批评是对人还是对事,批评本身是否客观,我们都有可能全盘照收。
别人责备我们的话,会渐渐变成我们内心对于自己的苛责和挑剔,让我们不停地攻击自己,常常将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本能地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或比自己更聪明。对自己持续性的贬低,慢慢积累起来,就会让我们的心里感到越来越沉重。
有时,我们一想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就会产生失败感。为了摆脱这种感觉,我们可能会给自己定下宏伟的计划和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高目标,认为只有实现了这些,才能够得到别人,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但是,由于这些目标本身,可能就极难实现的,又或者说,我们会在心里,悄悄质疑自己是否具备达成这些目标所需的能力,这些计划,就有可能因为拖延和不切实际,而宣告失败。
这些失败的经历,又反过来加重抑郁的情绪。
常常处于被迫屈服的困境之中,也容易诱发抑郁。如果我们长期处于一个自己不喜欢,感到压抑却又摆脱不了的环境(例如婚姻、家庭、职场、学校等等)。
在这个环境里,在我们与他人的冲突中,我们总是被动的、失败的一方,大小事情,都由不得自己做主,总是有这样一个人,或是一股势力,牢牢地压住我们,让我们喘不过气、感到绝望、空虚、无助的时候,抑郁情绪就有可能将我们整个吞噬,让我们丧失掉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
了解抑郁形成的过程,可以让深受抑郁困扰的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目前的体验,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或是寻求帮助:
如果你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敌意,或者你内心会感到有些迷茫和惊慌,想要从看起来好像没有了意义的生活中逃走······
无论你的内心有哪种感受,都请记住:
出现这种心理状态,并不代表你很糟糕,也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事。
有时候不管是抑郁也好,还是焦虑也好,情绪只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如果感觉到,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去做到,可以尝试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