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里咨询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过得好不好?



俗话说:冷暖自知,意思是:过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最知道。

果真如此吗?

很多时候,情绪是一种主观的、模糊的感受,其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元素,通常我们根据其中占较大比重的部分去定义自己的感受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

例如:孩子离开家去外地上读大学,或者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从家里搬了出去,很多父母内心在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和欣慰的同时、可能也会为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依赖自己、失去了“照顾者”的重要角色,而产生一些空虚失落的感受,也会为孩子将来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感到一些焦虑。但从整体上来说,大部分父母是比较乐于见到孩子进入人生的新阶段的,因此这个事件引起的、占较大比重的还是一种偏“正向”的感受。

但是在“偏正向”和“偏负面”的趋势两端中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界线”,人们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跨越了这条界限,进入了另外一端,并且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不自知。

如果不确定自己目前的状态处于界限的哪一端,可以尝试思考以下自己是否有以下4种表现,另外,我们也需要在人际关系中“照照镜子”,将自己对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做一个对比,看看是否有一些盲点或存在偏差的部分,你也可以询问一下周围经常与你接触的人(亲朋、好友、伴侣、孩子等),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对你的看法:


1. 经常不假思索地批评他人

非常敏锐地察觉到对别人身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并且很快地(通常是在未经思考或现实检验的情况下)给出负面评价,是一种过得不太开心的人身上经常出现的习惯,在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被称为“投射”的心理防御机制--人们通过将难以自我接受的内心部分,向外投射到他人身上、将其识别为“他人身上的缺点”(而非“自己的”),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减少对自己的批评。

与之相对的是,比起缺点、能够更多地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是心理处于较为健康状态的一种标志,心理学研究(Fredrickson, 2004) 显示:

当情绪状态处于“偏正向”区域时,人们可以为自身发展寻找到更多的资源、更快地学习技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2.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在现实层面上“缺乏成功”

有比较强的竞争意识、好胜心,对于已经在某些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来说,与他们的自我期待比较一致、用心理学术语说,是“自我协调”(ego-syntonic)的,可以帮助推动他们在事业发展更进一步、并表现出一种顽强而生机勃勃的迷人气质,就像我们经常在优胜的运动员(尤其是篮球、足球、拳击等对抗性运动)身上所看到的那种魅力一样。

而对于具有同样强烈的竞争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却历经挫折、距离自我的理想期待较远,也就是处于“自我不协调”的状态当中的人来说,可能是很痛苦的,他们可能会假设,周围的人会同自己一样、对自己目前的这种“失败”耿耿于怀、并因此看不起自己,这种因“竞争失败”带来的虚弱感、焦虑感和恐惧感,可能会因为“要面子”被压抑在内心中,很难为他人所察觉到、甚至会被自己所否认。


3. 对他人表现出明显的、普遍的不信任

信任他人的能力与生活中的幸福感是紧密联系的。

生活中交织着许多类型的关系:家庭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朋友间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学研究显示:
如果想要这些关系能够健康、安全、高质量地发展,拥有信任他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Simpson, 2007)。

难以信任他人的个体,通常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对他人采取防御的态度。

虽然从别人的角度来看,ta的“社交礼仪”可能表现得无懈可击、能够给人留下温和有礼、甚至是热情洋溢的印象,但是无论是同事、亲人、朋友、伴侣、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其实都难以真正走进ta的内心。

ta们对深入发展关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恐惧:

担心别人接近自己有某些不好的“动机”、“人都是自私的”、“为了争夺一点利益,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出卖彼此”等等。

这些关于他人的负面信念,可能是与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不幸的创伤经历有关,也许这些经历对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形成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对别人有着强烈的警惕心,一旦发现别人可能有“可疑”、“不值得信任”的言语或行为,通常不会再去进一步的沟通或核实情况,而是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地将此人拉入内心的“黑名单”中,今后或只以“假面”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关系。


4.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表现出“惊奇”

一个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感觉到比较快乐的人,会有一种经常让人联想起婴儿或幼儿的性格特质:

会对周围发生的新鲜事儿感到惊奇

无论是观看一场激情澎湃的舞台剧,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还是欣赏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观,这些传递出世界多姿多彩的样貌、充满潜力与可能性的“新鲜事儿”,能够帮助一个深陷于日常琐事的成年人减轻压力(Bai, Ocampo, Jin, Chen, Benet-Martinez, Monroy, Anderson, & Keltner (2021),多角度地去理解自己、理解生活,也更容易在困境和挑战中找到新的灵感和思路

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可爱“麻瓜”雅各布·科瓦尔斯基就具有这样的宝贵品质:对于未知的魔法世界抱有孩子似的好奇心于此相对的是,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不太开心的人,对周围的“新鲜事儿”都缺少惊奇的反应,他们或是忙于精神内耗,对身边的事情缺少注意和观察,或者是,在焦虑或不安全感的驱使下,用固定的、程式化的将生活“框起来”,不会主动去了解未知的事物,即使是新的事物令人无法拒绝地降临在眼前,也会下意识地以排斥、抗拒或批判的态度将其拒之门外。


结语:一个人从对生活基本满意、慢慢滑向不太开心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的思维和想法会变得越来越顽固和僵硬,保持观察内心的好习惯,及早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在有能力自我调节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通过写心理日记、阅读心理学书籍的方式,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或者选择尝试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一起,在一个安全、稳定、有支持的环境中,探索内心发生变化的原因,讨论可能的改善方式。


参考资料:Bai, Y., Ocampo, J., Jin, G., Chen, S., Benet-Martinez, V., Monroy, M., Anderson, C., Keltner, D. Awe, Daily Stress, and Elevate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Attitudes & Social Cognition, 2021;120:837-60.,Fredrickson, B. (2004).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59, 1367-1378.Simpson, J.A. Foundation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 Kruglanski AW, Higgins ET, editors.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2.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2007a. pp. 587–607.


文/(美)Seth Meyers Psy.D.

编译/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